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英國將太空科學關註點轉向載人航天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英國宇航員tim peake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登上國際空間站。當tim peake在今年12月進入國際空間站(iss)的密閉艙時,這位前直升機飛行員將成為英國政府資助的首名飛入太空的宇航員。何時或者是否將有其他英國人跟隨其後尚不明確,但這一裏程碑代表著英國太空科學關註點的一個更加廣泛的轉變。“確實感覺好像英國關閉載人航天事業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前宇航員helen sharman在日前於利物浦舉行的2015英國太空會議上表示,“如今,蓋子被完全掀開,表面之下蘊涵的興趣有多大也一目了然。”1991年,作為一項由私人公司贊助的俄羅斯太空任務的一部分,sharman飛往和平號空間站。彼時,她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英國人。英國一直對歐空局(esa)涉及機器人探測器和太空望遠鏡的項目有所貢獻,而這些項目往往關註的是天文學和行星科學。它是八國集團工業化國家中唯一沒有將宇航員送入iss的國家。2012年,英國開始擴展其太空利益。當時,它承諾向iss投資2000萬歐元(合2200萬美元),並在4年裏向esa的歐洲生命與物理科學研究計劃(elips)撥款1600萬歐元。elips在iss和其他利用太空環境優勢的平臺上開展實驗,包括微重力、輻射和極端真空的影響。2014年,英國向空間站項目額外投資了4920萬英鎊(合7600萬美元)。2012年之前,約20名英國科學家參與elips試驗。英國宇航署載人航天和微重力項目負責人andrew kuh介紹說,目前這一數字已接近100。他認為,2010年英國宇航署的創建有助於形成太空環境研究的新關註點。由於該領域的碎片化特性——它涉及均獨自接受資助的基礎物理和材料科學以及生物醫學,英國很難參與進來。英國宇航署協調對於研究的資助而非開展研究,並且相較於美國宇航局或者其歐洲對應機構如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或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前者的規模小得多。不過,kuh表示,這同時意味著它更加靈活,而且免受繁文縟節的束縛。“伴隨著成百上千的衛星發射成功,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太空時代。”他說,這對於監管環境以及支持太空科學的服務和系統來說意味著什麽?“這裏面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好好處理。”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5 08:30pm (UTC +8)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