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域名的發展歷史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1985年1月1日(不排除註冊日期被重置的可能),域名史上第一個域名nordu.net被註冊。1985年3月15日,Symbolics公司註冊了歷史上第一個.com域名。當時域名註冊剛剛興起,申請者寥寥無幾。
1993年Internet上出現WWW協議,域名開始受到關註。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NSI)公司與美國政府簽下5年合同,獨家代理.COM、.ORG、.NET三個國際頂級域名註冊權。當時的域名總共才7000左右。
1994年開始NSI向每個域名收取100美元註冊費,兩年後每年收取50美元的管理費。
1998年初,NSI已註冊域名120多萬個,其中90%使用“.COM”後綴,進帳6000多萬美元。有人推算,到1999年中期,該公司僅域名註冊費一項就將年創收2億美元。
1997年7月1日,作為美國政府"全球電子商務體系"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克林頓總統委托美國商務部對域名系統實施民間化和引入競爭機制,並促進國際的參與。7月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面向公眾征集方案和評價的邀請,對美國政府在域名管理中的角色、域名系統的總體結構、新頂級域名的增加、對註冊機構的政策和商標事務的問題征集各方意見。
1998年1月30日,美國商務部通過其網站正式公布了《域名技術管理改進草案(討論稿)》。這項由克林頓總統的Internet政策顧問麥格日那主持完成的“綠皮書”申明了美國政府將“謹慎和和緩”地將Internet域名的管理權由美國政府移交給民間機構,綠皮書總結了在域名問題上的四項基本原則,即移交過程的穩定性、域名系統的競爭性、“徹底的”協作性和民間性,以及反映所有國際用戶需求的代表性。在這些原則下,綠皮書提出組建一個民營的非盈利性企業接管域名的管理權,並在1998年9月30日前將美國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交給這個聯合企業,並最遲在2000年9月30日前順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克林頓政府發表一份白皮書,建議由非盈利機構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這份報告沒有說明該機構的資金來源,但規定了一些指導原則,並建議組建一個非盈利集團機構。
1998年9月30日美國政府終止了它與目前的域名提供商NSI之間的合同。雙方的一項現有協議將延期兩年至2000年9月30日。根據該協議,NSI將與其他公司一道承接Internet頂級域名的登記工作。NSI和美國商務部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將於1999年3月31開始分階段啟動共享登記系統,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實施。
1998年10月組建ICANN,一個非盈利的Internet管理組織。它與美國政府簽訂協議,接管了原先IANA的職責,負責監視與Internet域名和地址有關的政策和協議,而政府則采取不幹預政策。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5 08:28pm (UTC +8)
栏目列表